首页 > 产业 > 文章详情

民建中央委员、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政协委员卢长林:努力加快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
2023年09月18日 16:39 329 阅读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国度,已沿袭千年的赡养老人的传统模式,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已变成一大难题。我们对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现状、对策进行了初步调研,认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是提升我国养老服务水平,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基质。

 

卢长林教授正在查房

 

一、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现状

 

按照联合国标准,一个区域的60岁以上老人达总人口的15%以上,即为中等老龄化社会。目前数据显示,我国已呈现中等老龄化趋势。

 

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特点:(1)人口规模庞大。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和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分别为2.7亿和2.亿多,占人口总数的18%和14%。

 

(2)人口老龄化进程快。我国老龄化人口数量增长较快,2012~2022年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近7%,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了近6%,与上个10年相比,权重上升分别增加了2.5%和2.8%,形势相当严峻。

 

(3)城乡人口老龄化水平差异显著。从全国看,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为严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24%,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18%,分别高于城镇各年龄段比例8%和7%。

 

(4)老年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有更高需求。截至2022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拥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约3720万,占比14%,比10年前(2012年)提高了近6%。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趋势难以避免,如何有效应对老龄化问题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晚近,我国全面推进养老服务工作社会化,初步构建了以居家养老、机构养老服务和社区养老服务三合一模式为主体的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是我国长久以来沿袭下来的一种传统养老模式;机构养老则是一种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模式;社区养老是一种以居家养老服务为主,机构养老服务为辅的养老模式。

 

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功能单一且异化突出。仍需加快发展我国养老服务业,积极应对深度的老龄化,满足我国老年群体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二、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养老服务观念陈旧:许多老年人,尤其是城乡地区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老年人群传统观念较重,觉得养老是子女应尽的责任,不愿意接受其他的养老服务,甚至认为一旦接受了机构养老服务和社区养老服务等,就是被子女抛弃,心理无法认同。

 

此外,尚有一些养老机构的违规行为和负面效应也影响了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选择,如此,对养老服务体系市场化和社会化构建有着阻碍作用。

 

(2)养老服务保障制度与法律法规不完善:规范的法律法规是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有部分涉及养老的相关内容,但整体养老服务体系欠缺法律法规和监督问责机制,养老机构缺乏明确的行业规范,相关执法力度和落实力度存在欠缺。另,社会养老相关服务保险制度也不完善,不同地区的养老保险待遇有较大差别,经济发达地区的养老保险待遇明显优于其它欠发达地区。

 

(3)养老服务供需失衡,服务内容局限:我国人口老龄化增长快,老龄人口基数较大,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中供需不平衡问题凸显。老年人多层次的养老需求服务,服务机构没有提供或无法满足,所提供的养老服务,老年人又不愿使用,因而出现了资源浪费或难以匹配均衡的问题。

 

此外,现有的养老模式内涵不充分,难以适应当下的养老服务需求。如,传统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强调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等生活照料,无法为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心灵慰藉和突发事件援助等养老服务补充,无法满足老年人身心重健康护持,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4)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有待提高: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程度不均衡,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建立了较规范的社区服务站、社区康养驿站等养老服务机构平台,而经济水平相对落后(欠发达地区)地区往往无暇顾及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具体工作;

 

另外,经济和文化发达地区开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时间较早,具备经济基础、优惠和扶持政策的支撑,社会资本的参与程度也较高,养老服务基础设施规模在持续规范的扩张。而经济相对落后区域,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往往是由政府主导筹建的民营企业和养老服务机构,缺少资本应用的多样性,相关养老服务设施也较落后和不充分。

 

(5)社会养老服务增长缓慢,体系欠完善: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迅速增长,社会养老服务的增加速度与之不相适应,养老供给不充分的问题十分严重。尽管我国政府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建设养老体系,同时尚有部分社会资本注入其中,但依旧不能满足我国庞大的养老服务的多层次需求。

 

目前,我国大多数养老服务机构尚不能满足长期卧床、阿尔茨海默等特殊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尚未构建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同时还存在养老相关服务适应性不强、反馈渠道缺失等问题,我国整体养老服务体系急需进一步完善。

 

(6)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明显不足,专业水平不高:与我国养老服务机构各项设施建设的投入内涵相比,我国对专业养老服务人才和专业管理人员的投入和关注有待提升,致使我国养老服务领域的人才缺口较大,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不高和不能与我国现存服务内涵相匹配。我国的养老服务工作时间较长、工作性质单一、工资待遇低等诸多因素,也使得此类专业服务岗位很难吸引高水平人才加入,他们参与养老服务专业服务的往往是文化水平程度较低,缺乏老年身心护理专业知识,仅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务的非专业人员,难以满足我国当下老年人多层次的、高水平的服务需求。而且,服务队伍和人员缺乏完整的专业培训,专业水平素养参差也会影响吸引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指导,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7)医养结合专业化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有待提高:医养结合是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健康发展、大幅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医养结合尚处于初始阶段,缺少医养康结合的养老服务机构,入住机构的老年人不仅看病难,也缺少专业医务人员的长程疾病管理。一些相对具备医养结合意识和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又由于收费标准较高,大多只接纳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老年人,覆盖面较窄。

 

此外,大多数一般性养老机构也会因缺乏医疗条件或出于规避医疗风险等考量,只接收相对健康和单一疾病的老年人,不接纳需要特殊照护和医疗服务的多重疾病的老年人,进一步减少了我国养老服务机构的覆盖。目前,有部分社会力量民办养老机构希望开设内有专业医疗机构的养老服务场所暨健康城模式,但因涉及政府多部门交叉复合管理,具体落实较比困难,严重阻碍了我国医养结合专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进程。

 

三、主要对策和建议

 

推进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一项重大民生和系统工程。要逐步建立健全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的多维体系。

 

(1)构建积极老龄化理念,转变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首先,应积极引导老年群体转变传统观念,正确认识养老服务产业并参与其中,甚或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产业建设中,正确认识角色转变并努力提升角色适应能力。

 

其次,养老服务业对促进社会发展、维持社会稳定、增加社会活力意义重大,国家和政府应充分认识到养老服务业对民生福祉和社会建设的重要价值,转变观念。

 

最后,改变只向老年人提供物质生活服务的传统养老理念,更加重视我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增加其社会参与度和社会融入感,激发我国老年人群新的创造力,提升我国老年人群的深层幸福感。

 

(2)统筹规划构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社区建设规划,统筹分配,长远科学规划养老服务机构的合理内涵和详细规划。按照养老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和配建要求,因地制宜确立设施布局和建设规模。

 

二是通过在新建小区规划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建立起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设施。

 

三是严格执行养老服务设施的相关建设标准与规范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建设项目不予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新建住宅小区要将配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要求纳入出让的规划条件。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养老服务设施项目规划、建设和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与住宅同步化。要明确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用地、用房,不得挪作他用,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养老服务设施的用途。

 

(3)完善我国养老服务载体,强化社会养老和机构养老的监管:积极整合我国养老服务资源,加强载体建设,着重发展居家养老。一是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建立居家养老组织协调机构和生活服务平台。二是打造居家养老服务有效载体。建立养老服务信息和整合资源系。

 

(4)制定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制定激励政策,鼓励扶持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开设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机构,坚持政府兜底、丰富社会资本参与的多路径服务模式,探索我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

 

(5)整合多维资源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民生工程,把解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紧张问题作为重点,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同时,建设综合性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可以在城市街道、社区建设集托养、日间照料、居家养老服务等多功能一体的日间老年护理中心。

 

中心依托社区活动室、卫生服务站,向60岁以上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护理康复、医疗保健服务、文化娱乐、心理咨询等现有多资源服务。大力发展居家网络信息服务。逐步实施智慧智能养老服务。

 

(6)开展老龄化宣教,提升养老服务从业者的素养和专业水平: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机构准入、退出、激励机制,制定完善养老机构管理规范。加强养老队伍建设,打破社会偏见与歧视,把养老服务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列入到急需紧缺人才培养目录,扩大相关产业的基础力量。

 

把养老服务技能培训纳入城乡就业培训范围,建立学科的培训体系体系,定期开展养老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服务技能培训,积极培养和引进老年康复、老年病治疗、养老机构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服务质量同时,逐步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工资和待遇,建立养老照料人员特殊岗位津贴制度,确保养老服务队伍稳定。大力开展老年文化服务活动,有效提升我国老年群体的服务效率。

 

(7)继续探索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新模式: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目前大多数养老机构,还不具备自建医疗机构的条件。今后,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应引进医院(健康城模式),规模较小的养老机构则应与医院签约,定期开展医疗服务。合理利用自身设施有效服务养老服务,同时增加自身经济效益,扩大我国社会影响力,实现我国养老服务的可持续、良性健康发展。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微信扫一扫
收藏

评论

请先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