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管理局:今年北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全部建设中医馆
原创
作者:刘敏
2025年02月28日 18:13
2805 阅读
“主管部门将以服务人民健康和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为出发点,统筹中医药发展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协同,进一步全面深化中医药改革。”2月27日,在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2025年北京中医药工作会议暨2025首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兼),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罗增刚指出。
罗增刚介绍了2025年北京中医药重点工作。他表示,主管部门将持续推进北京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不断健全,高质量完成“北京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在全市卫生健康工作全局中更好发挥中医药作用。
统筹谋划方面,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首先,科学合理布局,提早谋划,研究制定北京市中医药“十五五”发展规划。其次,深入推进国家中医药传承发展示范试点、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等重大项目开展,进一步强化中医药资源管理。
同时,主管部门继续探索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制度,启动中医优势病种付费改革试点,研究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定价方式改革,推动建立临床急需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评估机制。
优化供给方面,促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完善。罗增刚介绍,第一,全市持续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与管理,开展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工作的评估,完善中医药重点专科的数据采集分析,加快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指标落实,以专科发展带动诊疗能力和水平提升。
第二,完善中医药质控中心动态调整机制,规范质控中心运行管理。持续开展三级中医医疗机构医疗质量提升评估,对照问题强化整改。
第三,全面提速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实现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中医馆,3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10%以上的村卫生室建成中医阁的任务目标。北京市将启动开展区属中医医疗机构达标行动,督促做好中医药“三成”社区建设试点。
第四,持续推进中西医协同发展。督促落实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同专项,加强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旗舰科室建设,指导区域中西医结合平台发展,开展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建设。
第五,强化中医药内涵建设。推广中医综合诊疗模式、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全链条服务模式,常态化开展重症专业、儿科专业中医药培训、轮训、进修活动,启动开展中医护理技能大赛,继续做好中药饮片质量抽检。
第六,全方位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提升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室服务能力,推进妇幼、老年、慢病等人群健康服务。抓实抓细“公卫三年行动计划”落地,做好中医药证候监测,支持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和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加强中医药应急队伍培训与演练,拓展中医药防办功能。
关于多元价值,推进中医药资源优势转化,首先落实《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院内制剂和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实施中医药高质量研发工程。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其次,改革科研管理模式,研究制定《北京中医药科技资金管理办法》,试点增设护理、基层和中医药创新研发等专项,探索建立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另外,继续做好地坛等中医药文化节,提升首都中医药文化建设内涵。
关于开放共享,加快首都中医药走向世界,主管部门提前谋划2026世界传统医药大会,统筹推进大会成果落地。罗增刚强调,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指导各区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将中医药工作融入两区建设。同时,实施中医药文化国际推广专项,构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课程标准化体系,打造更多原创性、国际性的中医药科学普及文化产品,开展数字中医药国际传播。并且,启动中医药海内外聚力工程,借助海外华侨华人推动首都中医药“走出去”,吸引海外优质中医药资源“引进来”。
北京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要落实《首都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实施北京中医药新时代125人才培训项目,开展中医护理、中药骨干人才培养专项,试点组织首批京津冀西学中高层次人才培养,继续举办中医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工作,探索中医药发展战略科学家等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此外,改革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管理模式;试点开展区属中医医院科技教育人才提升计划。
作者|刘敏
运营|孙悦
来源|中国医院院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