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文章详情

全国高校智能医学工程专业首套教材计划2026年投入使用
作者:刘敏 2025年06月30日 21:35 531 阅读

中国医院院长

“智能医学工程是抢占未来医学科技竞争制高点,建设科技强国和健康中国的关键支撑。”近日,“在全国高等学校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第一轮规划教材主编人会议”上,第一届教材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毛群安研究员指出,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面向未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新兴交叉学科建设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一步。

 

毛群安强调,教材编写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突出前沿性与适用性,立足中国高等教育实际和产业发展需求,紧密追踪全球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发展趋势,同时要强化协同保障,为教材建设提供坚实的支撑。

 

“在卫生健康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构建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教材体系是应时应势应需之举。”第一届教材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所长刘辉研究员在会上强调,首套教材责任重大,全体编写团队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专业规律,凸显内容的逻辑性和结构的系统性,强化科学思维与实践导向,充分融合AI赋能教学,确保教材经得起时间、师生和市场的三重检验。

刘辉进一步明确编写思路,要求紧密围绕人才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需求,将最新的理论技术成果和思政法治元素融入教材,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期间,他还就《智能医学工程导论》教材编写计划做了介绍。

人民卫生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朱双龙在会上指出,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是人工智能时代医工深度交叉融合的新兴专业,首轮规划教材具有开创性意义。表示,本套教材建设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高质量发展,准确把握编写原则、意识形态属性及新时代教材建设的新重点和新任务,严把政治关、学术关、质量关;创新融入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新形态教材体系,为培养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人才提供坚实支撑。

主编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重庆医科大学校长张泽民表示,这套规划教材既是中国高等教育主动回应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实践,更是全国智能医学工程教育突破学科边界、引领产业变革的战略布局,必将成为专业建设规范化发展的里程碑。他强调,教材建设需秉持大医精诚的情怀、十年磨剑的匠心与开放创新的视野,以精品教材铸匠心,以育人初心铸栋梁,让这套教材成为医工学子的指路明灯,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主编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陈孝平指出,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是具有高度交叉性的特色新兴专业,致力于保障人类健康,服务国家战略。教材要以“前沿性、交叉性、实践性”为核心理念,为智能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他强调,教材编写必须严守底线,保证教材质量,深刻把握教材内容,培养“医工融合”复合型人才。

主办方提供资料显示,本套教材计划于2026年出版并投入使用。此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宣布聘任主编23位、副主编35位,覆盖《智能医学工程导论》《智能医疗机器人》等12门核心课程教材。

微信扫一扫
收藏

评论

请先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