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文章详情

国家卫生健康委:辛育龄、吴天一为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转载自:中国医院院长 2021年07月17日 16:45 585 阅读

 

       “七一勋章”颁授仪式6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辛育龄、吴天一两位同志获授“七一勋章”这一党内最高荣誉,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充分肯定。2021年7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中日友好医院召开的“七一勋章”获得者先进典型事迹媒体宣讲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
 
file0001.jpg
 
       1956年,辛育龄从苏联学成回国,回来以后主动要求分配到中央结核病研究所工作,在那里工作了26年。一直到1982年,辛育龄被任命为中日友好医院首任院长,主持建院工作。
 
       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宋树立在会上介绍,辛育龄还胸怀全局,奔走于全国,帮助各地建立了胸外科。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大部分省份都没有建立胸外科,经原卫生部批准,他牵头在结核病研究所举办胸外科医师培训班。除了在胸外科研究所来接收各地的培训,他还亲赴各地,帮着40多家医院组建了胸外科,指导当地医生开展高难度的手术。
 
       1984年10月,中日医院开院,成为当时中国最现代化、国际化医院。首先在功能定位上,是一所集医疗教育科研于一体、中西医兼备的国家级综合医院,是中国现代化医院的示范、中西医结合的基地、对外合作的平台。在科室上设立了几个超前的设置,包括设置了康复治疗中心,当时国内还没有康复医学中心,同时开展了国际医疗。辛育龄带队通过和日本、欧美的谈判,用极少的资金引入了当时最先进的设备。
 
       宋树立总结,在文化建设上,他确定了患者至上的办院理念,在中日友好医院采取了小门诊、大病房的格局。建筑内部和建筑之间流程非常合理,病房设置了无障碍设施。此外,医院还融入了园林设计,在寸土寸金的医院留出空地,建成环境非常好的园林,是要下定决心的。辛育龄坚持要给医生和患者留出休闲、放松的空间。至今,患者还可以舒心在园林里坐着,聊天、散步,这本身也是医疗和康复的一部分。
 
       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原主任刘德若介绍了辛育龄在医学技术方面的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天一在青藏高原工作和生活60多年。他是新中国第一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学毕业之后到现在60多年,一直工作在青藏高原,推动了中国高原医学从无到有、由弱变强。
 
       青海省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李晓东在会上介绍,20世纪50年代末,吴天一院士和妻子响应党的号召,来到高原建设青海。新中国成立之后,全国各地五湖四海建设大军来到青海建设青海,吴天一发现,这些建设者都不同程度的有高原不适症,特别是心慌、头疼、胸闷等高原反应而痛苦不堪,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作为一名医生,当时他下决心,要攻克高原病,要守护高原人民和高原建设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个决定他矢志不渝,正如吴天一所言:“我一生只做一件事,高原医学研究。”
 
       当时,高原病在中国医学研究领域还尚属空白,在超过半个世纪的高原医学研究的生涯中,吴天一常年与高山、冰川、雪地、草地为伴,遭遇过多次的车祸,他本人也有14处骨折,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2010年,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的强烈地震,年逾古稀的吴天一,不顾同事和家人的劝阻,带领医疗队连夜奔赴灾区。他在灾区他往返救治点,指导抢救高原病患者,辗转医疗点讲解高原病防治救援知识,并在震后全面总结面向国际介绍高原医学救援的经验。
 
       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副院长王晋在会上透露:“我和吴天一院士从学生到同事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在这30年时间里,他在我们这一代人,乃至第三代人的成长都起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榜样作用。”
 
      全世界海拔最高的一条铁路,就是青藏铁路。青藏铁路从2001年开始建设,到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王晋介绍,在青藏铁路建设期间,吴天一是铁道部的高原医学专家组组长,青藏铁路建设高原病防治首席专家。在青藏铁路建设的这几年当中,他不顾个人生命健康,多次亲临施工现场指导工作,以他几十年对高原医学的研究成果,创造了高原医学保障的奇迹,保证青藏铁路建设。
 
       中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宫福清在会上展示了,前述两位“七一勋章”获得者当年的学籍卡,并介绍了这两位校友入学时的情况及各门考试成绩。
微信扫一扫
收藏

评论

请先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