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17日,首届国际抗衰老与康寿科技大会在希望之城——深圳圆满举行。本次大会以“康寿时代 科技抗衰”为主题,深度聚焦抗衰老与康寿领域,探讨话题囊括衰老检测评估、药食同源抗衰老等热门话题。
关于康寿 大咖怎么说?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趋势,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是当前的紧迫课题。随着国务院发布“银发经济”战略规划,我国正积极推动抗衰老产业的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院长、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主任王松灵表示。他希望通过本次大会,推动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提升生命质量、实现康寿目标注入实际行动力,为人类健康长寿事业谱写新的篇章。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理事长、党支部书记刘仁富认为,康寿理念已成为全民追求,正引领大家探索延缓衰老、促进健康长寿的科技路径,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抗衰老促进会顾问曹荣桂认为,康寿不仅仅是健康和长寿的追求,更是身心和生命的整体平衡。科技驱动、产业融合、消费升级与政策支持正在加速这一领域的发展,国家对大健康产业的重视为行业注入了强劲动力。
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石兴中致辞时说道:“深圳凭借科技创新和开放包容的优势,成为全球生命科学和大健康领域的重要城市。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抗衰老与健康长寿产业日益重要,市科协将积极支持这一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推动康寿 有哪些新策略
王松灵院士指出,硝酸盐能够有效防治骨质疏松,还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SH)具有预防作用。此外,硝酸盐还能够起到减脂和减轻高原的反应的作用。他还强调,人体具有自我恢复的功能和生理潜能,因此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不应过度干预。
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院长徐安龙教授提出“免疫态”新概念。免疫态是指人体免疫系统在一定时间内动态变化的宏微观系统状态。在疾病条件下,免疫态是人体免疫系统非正常或非平衡的系统功能态。“中医药可通过免疫调控干预衰老,免疫态有望成为中西医结合抗衰老的新靶标。”徐安龙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现阶段研究发现多种中药小分子物质具有抗衰老作用,如人参皂苷、环黄芪醇、猪毛菜、达沙替尼、槲皮素、咖啡酸、木犀草素、原花青素C1以及牛磺酸等。
美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前沿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朱健康指出,12个衰老标志物中,表观遗传因素变化应“放在首位”,其中,DNA甲基化与人的年龄有完美相关性——“DNA甲基化时钟”。关于“让‘DNA甲基化时钟’慢一点,是否可以延缓衰老?”,他表示,时钟倒流,返老还童,已不再是神话。目前有科学证据支持,通过定点、可逆DNA甲基化编辑,可实现衰老干预,且无需双链断裂,具有更安全的优势。然而,真正能够实现打一针延缓衰老,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更长的周期。因此,健康饮食是迄今兼具安全性和可操作性的衰老干预手段。朱健康院士介绍,从功能性大豆、高抗性淀粉稻米-低GI稻米、“超级番茄”、鲜食玉米等功能性食品中,可进行有益活性物质的补充。
“医疗资源不平衡是抗衰老干预的困境,在过渡态阶段发现疾病能更好地对疾病进行预防。”浙江大学滨海精准医疗中心执行主任陈利民表示,人工智能成为推进抗衰老4P(predictive、participatory、preventive、personalized)的有效工具。代谢组学+AI技术,能够早于临床前预警患病风险,还可以量化衰老/疾病风险。“人工智能已在多行业多方面进行应用。例如心梗、银发经济已经在保险公司中应用。除此之外AI专病健康管理助手,患者数字孪生人策略,AI预测疾病的发展和AI抗衰老管理专家助手等均是现阶段AI在医疗的前沿发展内容。”
香港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香港大学,InnoHK)科技转化总监、Quantum Life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园表示,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从衰老机制出发,专注于长寿分析的平台,它利用广泛的数据库来深入分析与衰老和年龄相关疾病有关的遗传变异和N-of-1甲基化数据。Longevity.Omics 平台驱动循证长寿医学,从衰老本源出发,助力个性化健康管理,从而达到管理衰老的目的。
南方科技大学细胞与基因治疗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美国长寿基因药物研究所首席科学家赵柏松指出,衰老本质是一种“疾病”,可以通过药物、纳米技术、干细胞、抗氧化剂(自由基)、微生物疗法(益生菌和微生物代谢物、激素(生长激素、性激素)、功能性食品、皮肤抗衰(激光与光疗、皮肤填充和修复)、检测诊断(12个衰老相关因子)、人工智能等进行抗衰。此外,还可以通过抗衰膳食补充剂NMN、端粒激活剂、超级干细胞活性因子、NAD+、端粒逆转录酶(清除大脑垃圾)等补充剂进行抗衰干预。
中山大学教授、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和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松阳洲在报告中指出,通过细胞系筛选技术发现,端粒酶激活剂可抵御原代细胞传代多代后的衰老,色原酮E4能提高端粒酶活性,从而达到抑制细胞衰老的作用。天然产物可以通过提高端粒酶活性延缓细胞衰老,其中有研究以已证明黄芪、人参和虎杖具有该作用,但其受限于原料较为昂贵且家庭使用普及率。刺梨是我国云贵高原和四川西部特有的天然产物,研究已验证刺梨提取物具有促进hMSC端粒酶表达的作用。还有研究证实,刺梨可提高hMSC SOD酶活力,降低细胞总ROS水平,从而抑制衰老。此外,还会影响细胞复制、DNA损伤和应激相关通路。
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Hartmut Michel建议,在出生前和出生后进行基因测序,以更好地了解个体的健康风险,精准预测疾病。此外,Michel教授强调,研究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定位,以及建立“人类细胞图谱”(Human Cell Atlas),将对疾病诊断、健康监控和治疗产生深远影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计算生物学、基因敲低和过表达、蛋白质纯化等技术方法不可或缺。Michel教授指出,了解蛋白质与疾病的关系后,可以通过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和单粒子低温显微镜等方法,精确预测蛋白质结构,为药物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广东省人民医院教授温龙平指出,线粒体对细胞至关重要但容易受伤,线粒体损伤会促进多种慢性疾病及衰老、线粒体自噬降解受损线粒体。提高线粒体自噬水平,增强细胞对受损线粒体的降解能力,对抵抗衰老及多种疾病的治疗均有重大意义。由于常规PROTAC分子无法降解线粒体,温龙平教授团队发展了“非常规作用”PROTAC分子MEC,招募合适的E3连接酶到线粒体外膜后并不导致靶蛋白的蛋白酶体降解(不成功的PROTAC), 而是引发线粒体外膜上多种蛋白的K63泛素化,从而驱动线粒体自噬。
广州实验室研究员、广州明迅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吴光明指出,动物模型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卡脖子领域。传统技术具有时间长,成本高,制备难等痛点,明迅生物的四倍体补偿技术,绕开繁育筛选,在干细胞上直接进行基因编辑与筛选,筛选一代只需要3天。目前,该四倍体补偿技术小鼠模型也应用在了早衰、nuNPG重度联合免疫缺陷的研究当中。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助理院长顾正龙指出,主要生殖细胞突变会导致线粒体疾病、自闭症等儿童疾病;而主要体细胞突变会导致年龄相关疾病与衰老。此外,线粒体功能下降将影响衰老进程,线粒体DNA突变会导致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或加快疾病的发生。他还指出,单细胞层面上检测线粒体突变,发现成年女性体内线粒体基因突变的占比可高达70%,且随年龄的增加而变多。他还研究了线粒体和阳气(中医)的关系,利用小分子药物干预线粒体延缓衰老,研究发现小鼠实验中表现为药物应用后小鼠白色毛发相比对照组更少。
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韩涟漪介绍了AI在皮肤抗衰管理中的应用,如AI评估肌肤状态,数字化管理皮肤等。他指出,皮肤状态的数字生物标志物,通过AI和影像结合应用,能够达到定性定量分析以评估肌肤状况,以及评估护肤品使用效果。此外,以海量图片进行训练,还可以做到精准评估和可视化。他还从皮肤微生态与肤龄的AI关联,以及AI皮肤抗衰的实际管理应用方面进行了介绍。最后,他指出,人工智能辅助药物设计(AIDD)可监控皮肤影响以指导用药治疗,例如硬皮病等。
君特尔创始人王巍先生则表示,肠道菌群是决定人体年龄的重要因素,菌群移殖作为非手术技术干预改善肠道菌群微生态起到治疗的作用。X-one管理方案,AI大数据支撑与实验转化系统结合,严格筛选菌群供体,能够做到个性化定制的肠道菌群移殖。目前,临床上已应用于放化疗后肠道菌群失调检测、阿尔兹海默症菌群检测和抑郁症人群肠道菌群检测的研究。
康美合依研发院长张积仁教授介绍了heyi国际化诊所六大抗衰老体系,包括科学检测评估、功能养护以及重大疾病风险防控等。他还指出,预防疾病从延缓衰老开始,要学会管理“老化”问题,包括生活方式老化、代谢老化、内环境老化、生物学老化、表观遗传学老化、系统性老化等。
另外,会上正式启动了首届国际抗衰老与康寿科技大会启动仪式暨抗衰老可视化评估公益项目;启动了衰老标志物检测实践共识编写,启动了《营养补充剂抗衰老功效评估指南》编写。
大会还同步举办了四个分论坛,分别是AI、衰老生物标志物检测与多维功能评估论坛,药食同源、新原料与补充剂抗衰老分论坛,精准医学抗衰老实践与长寿诊所论坛,新兴抗衰老技术与投资策略路演论坛。会上还举行了康寿科技奖颁奖典礼,颁发了突破创新奖、科技先锋奖、科技成果转化奖、投资价值奖、人工智能先锋人物及匠心人物等六项奖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