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16亿元、床位1000张!百年名院参建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迎来新进展
原创
作者:史珺雯
2025年01月18日 12:08
1536 阅读
2025年1月14日,山东省立医院泸州医院主体完成屋面混凝土浇筑,标志着项目医院主体结构完成全面封顶。随后,施工方将开始对急诊医技楼和住院大楼进行二次结构砌体等装饰装修工程施工。
作为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之一,山东省立医院泸州医院项目采取合作新建的模式建设,以山东省立医院为输出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泸州医院为依托医院,由四川省和泸州市承担建设。
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始建于1897年,是一家百年老院,同时是三甲名院。而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泸州医院创建于1950年8月,也是一所三甲综合医院。
从山东济南到四川泸州,相距1700公里,山东省立医院为何选择跨省与当地合作建设一家新医院?
山东省立医院泸州医院项目选址位于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占地面积108亩,总建筑面积16.41万平方米,规划床位1000张,项目总投资达16.11亿元(供参考),主要建设门急诊楼、住院综合楼及停车场等附属设施。项目计划2025年12月投入使用。
作为国家第五批区域医疗中心医院之一,山东省立医院泸州医院将充分发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西南医科大学两所东西部高校优势,通过品牌、技术、管理、人才、平台五大要素平移,逐步实现与山东省立医院全方位同质化发展。同时,医院将围绕“一急一慢”两类疾病,以“强专科、大综合”为特色,全面提升云贵川渝结合部区域整体诊疗水平及疑难危重症处置能力,建成“立足四川、辐射西南、面向全国”的创伤、内分泌代谢病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成后,预计每年接诊人数65万人次。
据“山东省立医院泸州医院”文章介绍,项目获批以来,泸州市政府、山东省立医院、西南医科大学等通力合作,坚持共筹、共商、共建,针对性制定了项目医院学科孵化方案,积极推进人员、技术、设备等要素储备,力保项目如期、平稳投运。西南医科大学统筹学校及直属附属医院优质资源,在学科建设、人才储备、资源配置等方面全力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项目建设以来,山东省立医院已主导制定了人员培养和储备、“三新”技术平移等工作方案,通过选派专家到泸、接引储备人员赴鲁、定期开展线上授课、紧密组织学术交流等方式,分层、分类、分级对储备人员进行同质化培养,并一体化推进“三新”技术培训和平移工作。目前,学科孵化工作按计划顺利推进。下一步,将继续深入推进学科孵化工作,力争在2025底项目投运前,高标准完成医院运营各项要素准备。
百年老院,跨省办医
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始建于1897年,是一家百年老院,同时是三甲名院。医院现有中心院区和东院两个院区,职工6955人,编制床位4389张。2023年全院门急诊466.6万人次,出院23.6万人次,手术及治疗性操作21.2万台次,平均住院日6.10天。2021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居全国第20位,考核等级为A+;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名第32位,所有医疗专业进入科技量值学科排行榜前100强。
山东省立医院坐落在山东济南,西南医科大学附属泸州医院地处四川省东南,两家医院相距1700公里。那么,山东省立医院为何选择跨越千里与当地合作建设新医院?
这是因为,早在2022年,山东省立医院就入选了技术输出医院名单。当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关于印发有序扩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入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名单》。
在进入技术输出名单一年后,2023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联合印发《关于印发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名单的通知》,山东省立医院作为输出医院,山东省立医院菏泽医院和山东省立医院泸州医院双双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
根据规划,山东省立医院泸州医院项目整体运营5年后,将建成以临床诊疗、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应急救援、预防保健“六位一体”的医疗服务体系,填补区域内医疗技术空白,推进医教研协同创新,提升四川省乃至西南区域医疗救治水平。同时,通过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现东西部优质医疗资源的流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泸州经验”。
山东省立医院泸州医院是山东省立医院与当地合作新建一所医院,而另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山东省立医院菏泽医院则依托菏泽市立医院“改扩新”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2亿元,占地面积约10.7万㎡,总建筑面积约29.8万㎡。“改扩新”项目建成后医院开放床位预计达到2200张。
建设项目落地实施
优质医疗资源总体供给不足、分布不均衡是我国医疗体系的突出问题,而开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均衡布局和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的重要举措。
早在2017年初,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印发了《“十三五”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启动了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工作。
也就是,国家将从医疗资源富集地区遴选一批顶级医院作为输出医院,按照重点病种选医院、按患者跨省就医需求选地区原则批准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
2019年10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与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制定印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在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2022年,国家发改委等4部门发布了《关于印发有序扩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进一步扩大建设范围。
众所周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是分批次进行的。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与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已分五批次发布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目前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已经覆盖了除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以外的所有的省份。
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数据显示,前4批共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已成功建设了460多个专科,开展了超过6200项医疗新技术。患者外转就医比例显著下降,与建设前相比,平均下降了约三成。同时,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的就诊率也达到90%以上。
可以预见,随着项目的陆续落地,将会极大地提升所依托区域医院的办医实力和知名度,实现从区域医疗品牌上升到“国家队”的改变,同时也将整体提升相应区域整体诊疗水平,从而使部分患者不出省就能够享受到国家级优质医疗服务。
作者|史珺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