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文章详情

北大人民医院医联体年转诊量近2万人次

原创

作者:史珺雯 2025年04月01日 18:16 1073 阅读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西直门和白塔寺院区为“一体”,以通州院区和雄安院区为“两翼”的空间布局,正是对北京“一核”引领,雄安新区与城市副中心“两翼齐飞”发展蓝图的生动实践。
3月29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三届大运河医学论坛”上,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俊指出:“2025年是医院建院107周年,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十年’的开局之年,医院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伟大征程中,书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2024年,北大人民医院依托通州院区,加快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和紧急救援基地的建设,建成了覆盖京津冀空陆一体化的紧急救援网络,将严重创伤患者的黄金时间压缩在45分钟之内。
王俊补充,医院建成了分子诊断中心,当年就完成了6000余例基因诊断,通过基因组学,人工智能,放疗和免疫治疗技术的深入融合,努力打造肿瘤综合治疗的特色。目前,通州院区开放床位800张,其中650张用于肿瘤治疗。到2025年底,预计共开放1000张床位,其中约700张用于肿瘤,并且以外科和综合治疗为主。
王俊表示,医院还探索分级诊疗,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按照1+5的模式,与5家社区卫生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2024年,全年完成上下转诊近2万人次。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北大人民医院与相关养老驿站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为周边老年人群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照护和慢病管理服务。
近年,随着临床用血需求持续增长、公众无偿献血意识逐步提升,科学用血、合理用血成为推动医疗安全与效率并重的关键课题。如何在保障临床供血的同时,推动用血观念转变、优化血液资源配置,成为医疗、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关注方向。此次论坛上,举行了“积极献血与科学用血倡议”发布活动。
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高光明介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连续21年组织职工献血,并创新开展胸腔镜微创等节血技术,推动血液资源高效利用。他期望,全民参与生命接力,以科技赋能构建智慧血液管理体系,深化患者血液管理创新。
北京市通州区区委副书记、区长郑皓指出,近年,北京城市副中心紧抓医产协同发展机遇,优质医疗集聚效应凸显。作为通州区9家三级以上医院之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已为超百万人次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成为京津冀区域重要的健康保障力量。
医院牵头成立京津冀医联体联盟,推动三地百家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专家资源共享,助力区域医疗水平提升,为医产协同提供了更多区域成果转化场景。通州区将全面提升工作标准,为医院建设和医疗健康事业发展做好服务。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河北省百家县级医院医联体签约发布仪式”。签约覆盖河北省内百余家县级医院,双方将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远程医疗、双向转诊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建立起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常态化机制。
此外,在分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丁;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英泽;中国工程院院士赵铱民分别进行了相关主题报告。
本次会议在北京市通州区召开,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建六;副院长王天兵;副院长赵翔宇专家担任相关环节主持。

重磅消息:2025优质医疗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已经正式开启。作品征集专题已在《中国医院院长》杂志官网、“中国医院院长”微信公众号上线。您可直接上方超链接,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作品征集专题页面上传您的科普作品。)

作者|刘敏

运营|孙悦

      来源|中国医院院长

感谢关注《中国医院院长》公众号,每天都有好内容

 

 

微信扫一扫
收藏

评论

请先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