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医院院长
“2024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4.3/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至4.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5.6‰。”4月7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办的“2025年世界卫生日主题宣传活动”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介绍,此外,北京、上海等一些较发达的城市,这类指标比全国平均水平还要好很多。
雷海潮补充,中国妇幼健康核心指标位居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前列,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妇幼健康高绩效的10个国家之一。
妇幼健康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国形成了以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以大中型医院和教学科研机构为支撑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目前,全国已经建成了3491个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3221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全国共有妇幼保健机构3081家,妇产科医师数达到37.3万人。截至2023年底,儿童医院162家,儿科医师数量增长到23.4万人、每千名儿童床位数2.55张,较2015年增长了0.62张。
2024年度,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和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围绕落实“十大功能定位”,支援帮扶医疗机构87家,派出帮扶支援的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590余人次,帮扶医疗机构开展新技术和新业务260余项,培养儿科人才9100余人次。
妇幼健康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各地将进一步提高妇幼健康服务能力,优化全生命周期的医疗服务建设,推动妇幼健康高质量发展。雷海潮表示,2025年,主管部门安排新的部署,将通过开设早孕门诊,全面开展关爱行动。同时,各地要推进生育友好医院、儿童友好医院、高水平妇幼保健机构建设。
针对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相对动力不足的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2025—2027年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推动二三级公立医院普遍设立儿科。雷海潮透露,近日,在加强儿科诊疗服务方面,河北省已启动相关工作部署,将推动全省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在2025年11月底前,全部设置儿科,并配齐相应设备设施,配足专业医务人员。
雷海潮表示,河北省虽然在经济方面相对不算发达,但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儿科全开,能为其他省份这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增加了信心,同时有助于提高儿科医疗服务能力的可及性。
雷海潮还介绍了中国援外医疗的妇幼工作开展情况。
目前,中国援外医疗队中有117名妇产科和儿科医生,在受援国面向孕产妇和婴幼儿提供日常医疗服务,培训带教当地医务人员,为当地民众开展健康宣教等。2024年,医疗队在外接生6.38万人次新生儿。
中国同塞拉利昂、马拉维、桑给巴尔、几内亚比绍、布隆迪、冈比亚、柬埔寨等国家(地区)开展妇幼健康合作项目;与联合国儿基会合作开展,南南合作“一带一路”妇幼卫生示范培训基地项目,聚焦降低非洲国家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已开展15期线下和线上妇幼健康培训。
此外,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副代表毕曼达等嘉宾在现场介绍了相关情况。
本次活动在北京举行,主题为“保障母婴健康 呵护祖国未来”。活动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协办;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北京协和医院承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