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文章详情

公立医院大力加码“消费医疗”?有人拍手叫好,有人提出异议……

原创

2025年11月13日 17:48 611 阅读






(点击上方按钮,直达直播页面)

对于这些看似“脑洞大开”的操作,有拍手叫好者,也有人提出异议者称其“不务正业”。

当然,公立医院管理者自然深知,专注医疗服务主业,精进技术,保持医院高质量发展永远是医院立足之本。

为您推荐:

   项目:(附“师资+课表”)北京大学“医药政策与金融创新高级研修班”助你在深度变革期把握逻辑、找准坐标     
   主办: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时间:2025年11月22日-23日授课,累计16课时
   结业:颁发学习证书
   师资:权威师资授课,咨询了解详情
点击上方项目名称了解详情

调研问卷 | 医院检验能力提升挑战与需求调研
如今不少医院或主动或被动地过起“紧日子”。为了更好地“活下去”,一些公开信息显示部分医院正大力度加码“消费医疗
中国医院院长(ID:hospitalceo)注意到,今年以来一批公立三甲医院设立医疗美容科或美容中心、睡眠门诊、学习困难门诊等。与此同时,也有一批医院切入养生赛道,卖起了养生面包、药膳月饼、中药奶茶、洗发水、护肤品、文创周边……
对于这些看似“脑洞大开”的操作,有拍手叫好者,也有人提出异议者称其“不务正业”。

一批公立医院新门诊设立……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长,“美”已经成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精神追求。
11月5日,山东省某市人民医院医学美容中心开诊。据介绍,这家公立三甲医院将开展眼部整形、面部除皱、吸脂塑身、紧致提升、光子嫩肤、注射美容等项目。
在福建,某市立医院医学美容中心拟于12月开设,届时除开展皮肤病、创面修复等传统项目外,还将开展整形美容手术、注射微整形等。
实际上,今年以来,一批公立三甲医院加速设立医疗美容科或美容中心。
8月,山东某大三甲医院医学美容中心开诊。7月,辽宁某大学附属医院医疗美容科揭牌,山东某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美中心成立。
6月,江苏某地市医院医学美容中心开诊。4月,渝西首家公立三甲医院医疗美容中心开业……
这些整形美容中心或门诊,或是新设立,或在原来整形外科基础上重新打造,高档的装修和舒适的布局已经能够跟很多私立高端医院相媲美。
甚至一些医院把医美当作门面科室来打造,占据该院最好的位置。一些更有条件的医院,甚至专门规划出几千平米的区域建设全新的美容诊疗场所,在向专科医院看齐,科室收入效益也在全院数一数二。
医院门诊是诊疗理念变革和医疗技术进步的风向标,也反映了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同时,市场上存在的多样化健康需求不断增加,也在影响着医院运营管理、门诊设置。
今年8月,河北一家三甲医院新设“浑身不得劲门诊”,主要是接诊身体亚健康人群。尽管挂牌不到5天,该门诊因“名称不合规范”被叫停,却仍引发广泛关注。
今年“新奇”的门诊还有很多,学习困难门诊、私密联合门诊、运动医学中心、抗衰老门诊等也在一些医院“上新”。

医疗资源的“另类运营”?

卖面包、卖奶茶、搞文创……

相比于严肃医疗,“消费医疗”宽泛而多样,包括从整形、微整形、抗衰老到齿科、眼科、减肥、营养咨询以及心理健康等众多领域和交叉学科。
其实,这也不是医院第一次涉足“消费医疗”了。只是近几年来,公立医院“跨界”的新玩法渐渐多了起来。
如果你在一家医院的门诊大厅里,看到顾客们排起长队,或许他们不是在挂号就诊,而是在等待购买刚刚出炉的药膳面包和养生奶茶……
江苏省某市中医院门诊联合食堂推出自研的“药膳面包”,每天只在院内销售两个半小时,几乎天天售罄。这种火爆甚至引发一些“李鬼”以“医院同款”等名义仿冒、销售该院的药膳面包。
天津、贵州等地也有大学附属医院也在门诊大厅或者食堂等地推出养生面包、折耳根烤肠面包等。重庆一家医院的八珍饼干能当下午茶,浙江某中医院将药膳与传统糕点相结合推出“五行药膳月饼”……
近年来,贵州某大医院的月饼出圈,注册商标后在线上线下热销,成为每年中秋节的爆款。甚至有人调侃,“比专家号还难抢。”
不止面包、月饼,还有茶饮。广西、山东、上海等地有中医院推出的奶茶、饮品也引发广泛关注,一些产品成了“奶茶党”们的新宠。重庆一家医院的现煮中药奶茶,里面有软糯Q弹的“珍珠”药丸……
除了吃喝,还有文创周边。帆布包、口罩、挂耳咖啡、护肤品、健康日历、窗花、对联、医生的小花帽……

“创新自救”背后

公立医院运营管理越来越难

相比于消费医疗,对于公立医院开始卖面包、卖茶饮、文创等操作,叫好者有之,也有人称其“不务正业”。
在一些公众认知里,尤其是三甲医院是专注于治病救人的严肃医疗场所。
然而,对于一些医院来说,这或许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主动选择。这些举措也可能是被逼出来的“创新自救”。
近年来,医改向纵深推进取得了一些成就。同时,在改革进程中,一些医院旧有的管理效率和营运模式受到挑战。
一批民营医院接二连三倒闭,公立医院的财务状况也不容乐观。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43.5%的三级公立医院面临亏损,2021年有43.87%的二级公立医院出现亏损。
公立医院在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的同时,为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一些医院管理者开始进行运营创新,开辟新的收入增长曲线。
某医院科室主任就表示,“我是在强化业务能力的前提下干副业的,完全是迫于生存压力。”“今年就干了两个副业,卖阿胶糕、卖洗发水,都是我们费了好大功夫研发的……我们正在研发新产品……”
这种现象并非孤例。不论是将触角伸向从前不重视的消费医疗领域,还是开拓副业,或许都是医院在生存压力下的无奈之举。
然而,这又远不止于增收的尝试,也是对医院资源的创新利用,对健康服务场景的拓展。在此过程中,不少医院正在从“纯医疗服务”向“医疗+产品”双轮驱动探索。
当然,公立医院管理者自然深知,专注医疗服务主业,精进技术,保持医院高质量发展永远是医院立足根本。图片

推荐阅读

● 公立医院扩张大减速,床位缩减、撤并分院


● 险资和大集团频频出手,康复医院成了香饽饽


● 时隔8个月,顶级医科大学再迎新校长

  /  本刊重磅会议  /  

扫码报名


作者|史珺雯

图片

感谢关注《中国医院院长》公众号,每天都有好内容

图片

微信扫一扫
收藏
相关阅读
领导力| 王争:站在巅峰,再写学科新光彩
2025年01月21日 16:14
3355 阅读
北京协和医学院文物建筑彩画修复完毕
2024年06月25日 12:32
2180 阅读

评论

请先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