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文章详情

重磅|中国方案引领脑卒中救治新变革
作者:刘敏 2025年05月21日 17:50 217 阅读

中国医院院长

5月21 日,在欧洲卒中组织会议(ESOC 2025)开幕式全体会议上,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内科杨清武教授和资文杰教授团队发布重磅研究成果《替奈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取栓术对比单独取栓术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BRIDGE-TNK)》。同时,该成果再次登顶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

 

杨清武介绍,脑卒中是致死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尽管近年在急性缺血性卒中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血管内治疗及溶栓治疗),其疗效依然无法令人满意,迫切需要开发新的脑保护治疗方案。

 

近年,杨清武、资文杰团队牵头进行的主要聚焦于大血管闭塞导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辅助治疗策略。相关研究获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出青年项目、重庆市重点科研项目等资助。

早在2021年1月,由杨清武教授团队领衔的脑卒中介入动脉取栓治疗(DEVT多中心随机试验证实:对于大血管闭塞型脑卒中,单独取栓的疗效非劣于传统溶栓联合取栓(功能独立率54.3% vs 46.6%)。这项颠覆性成果登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为简化急救流程、降低出血风险提供了强力证据,尤其为溶栓禁忌症患者带来新希望。

然而,在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血管再通流程(直接取栓还是桥接治疗)一直存在争议。团队继续回答溶栓药物本身的局限性是否掩盖了桥接治疗的潜力这一关键的临床问题如今,杨清武教授和资文杰教授团队再度突破

DEVT挑战了传统桥接治疗的必要性,而BRIDGE-TNK则重新评估了桥接治疗的价值,但使用更优的溶栓药物。这可能形成一个从“是否需要桥接治疗”到“如何优化桥接治疗”的演进故事。DEVT与BRIDGE-TNK共同绘制了急性卒中再灌注治疗的演进图谱。

这一递进式证据链不仅推动临床实践从‘简化流程’向‘精准优化’转型,更为未来溶栓-取栓协同机制的探索指明方向。BRIDGE-TNK研究成果为解决大血管闭塞血管再通流程的争议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将推动国际指南的更新。杨清武提示,尽管如此,但高龄、出血风险高的患者,直接取栓仍是优选。”

微信扫一扫
收藏

评论

请先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