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文章详情

互联网医疗兴起多年,质控怎么做,终于有了权威参考
作者:黄柳 转载自:来源某行业媒体,作者为郭雪梅 2025年09月24日 09:01 42 阅读

近日,由中国医院协会发起,联合全国34位专家共同研制的《互联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要素专家共识(2025版)》(以下称《共识》)正式发布。该《共识》聚焦于当前互联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中的痛点与难点问题,旨在通过规范与指导,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共识》立足于行业自治的角度,为互联网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引,有助于减少实践中的混乱与盲目发展。”《共识》制定专家之一、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马骋宇教授在采访中如是阐明《共识》发布的初衷。

她介绍,为制定《共识》,研制小组分为起草组和专家组,前期进行了大量文献和政策梳理,并多次开展专家研讨,还对国内多地的典型互联网医院进行了实地调研。

“《共识》中明确的要素,很多规范和考核指标都是从这些医院的实际运营中总结而来。”据她介绍,我国互联网医院主要分为两类:基于实体医疗机构建设的互联网医院,以及第三方依托实体医疗机构建立的平台型互联网医院。

针对前者,调研团队前期选取了“全国首家网络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及目前发展较好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等互联网医院,为《共识》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平台型互联网医院方面,调研团队则对京东互联网医院等进行深入访谈,咨询和交流了其典型的发展经验。

马骋宇强调,虽然实体医院型互联网医院是我国互联网医院的主流模式,但平台型互联网医院依托互联网企业的技术优势,如AI应用,对市场反应敏捷,在质控技术应用方面往往比实体医院型互联网医院更快、更先进,因此对其进行调研具有重要意义。

互联网医疗在国内发展十余年,曾经历长时间的规模扩张阶段,在互联网医院数量较少的起步阶段,谈提高医疗质量管理可能为时过早。但如今,当互联网医院成为很多实体医院的“标配”,当从事互联网医疗的医师、技师、药师等数量越来越多,质量管理的工作必须提上日程。

马骋宇就表示,如今互联网医院已经从原来的“建不建”,迈入了质量提升的转型期。在这一阶段,规范医疗质量管理、确保患者安全以及实现线上诊疗的可持续发展,是互联网医院必须直面的关键挑战。

然而,互联网医院技术和服务模式迭代迅速,而政策制定、审核发布流程较长,难以匹配其发展阶段。因此,诸如专家共识等行业自治的方式理应更快响应需求。

马骋宇认为,当下互联网医疗仍处于1.0阶段,主要依托实体医院开展线上复诊随访、慢病管理等服务,通过优化“线上+线下”的协同,旨在提高就诊效率,方便患者就医取药,拓展医院服务半径。

展望未来,2.0阶段的互联网医疗将突破单体医院的限制实现不同机构间的合作,构建互联网+医联体,互联网+养老等创新模式,促进分级诊疗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到互联网医疗3.0阶段,结合智能化和虚拟化技术,互联网医疗将有望构建起沉浸式、智能化的医疗服务新生态,进一步拓展医疗服务项目和范围。

微信扫一扫
收藏
相关阅读
第十九届院长年会,“早鸟票”参会福利
2025年04月19日 11:27
11199 阅读
领导力| 王争:站在巅峰,再写学科新光彩
2025年01月21日 16:14
2643 阅读
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消化内镜室启用
2024年04月25日 22:51
3889 阅读

评论

请先后发表评论~